绿色施工限额领料管理制度
点击量: 发表时间:2017-05-24 09:09:43为更有效地控制材料的领发,节约使用材料,及时掌握材料限额领用的执行情况,提高项目部成本控制水平,制定本制度。
①由项目成本控制部门负责本制度的实施,材料部门、预算部门、施工部门应积极配合。
②施工部门负责提供施工进度计划;预算部门负责根据施工进度计划计算预算中材料的使用量及损耗比例;成本控制部门负责制定材料的领用计划和限额;材料部门负责材料的进场和限额领用。
③施工部门根据设计图纸、现场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详细施工进度计划。.1:,曰 ,
④预算部门根据施工部门提供的详细施工进度计划,编制年度和季度物资需用量计划,并在每个季度编制月份物资需用量计划。要求对各个施工部位各种材料分项列出其图纸用量和定额损耗率。
⑤成本控制部门根据预算部门提供的物资需用量计划,结合项目部制定的材料损耗降低目标计算出材料的领用限额。
对钢筋、水泥、砂石料、粉煤灰、外加剂等主要材料的限额制定。j
成本控制部门根据预算部门计算的材料需用量和定额损耗,结合施工设计图纸和现场上各计算单位的实际使用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材料损耗率,再用公式:领用限额=图纸用量X(1十核定损耗率),计算出该材料的领用限额。
由于各个部位的施工设计图纸和施工条件不同,成本控制部门根据计算出的材料领用限额编制《绿色施工材料限额总表》,经项目经理签字确定后,交给材料部门,作为材料发放的总依据。
对燃油、润滑油、机械配件、火工材料、周转材料等主要消耗材料的限额制定。
预算部门根据预算定额制定出初步的消耗定额,成本控制部门根据现场实际使用的多次试验和反复追踪的经验数据,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进行最终核定,制定出合理的领用定额。
成本控制部门制定出各种主要消耗材料领用定额后,编制《绿色施工消耗材料限额表》,经项目经理签字确定后,交给材料部门,作为消耗材料发放的依据。
对于易损易耗及劳保用品等物资的领用限额,成本控制部门可以根据实际需求和管理制度的要求,以满足从业人员生产和生活要求为原则,制定相关物资的发放标准,由材料部门控制发放。
⑥材料部门负责根据各种材料的领用限额进行材料进场安排,应尽可能地减少仓库材料囤积和现场材料二次转运。
⑦对于钢筋、水泥、砂石料、粉煤灰、外加剂等主要材料,材料部门仓库保管员应按照材料限额总表中的领用限额,进行材料发放。对领发次数较多的材料,应使用《绿色施工限额领料单》和领料单在限额范围内领用。其中限额领料单作为数量控制和核算的凭证,领料单作为记账凭证。对使用领料单的,不需要使用限额领料单。对超过限额的材料领用,必须由责任施工员说明原因,经项目经理审批后,方可领用。
⑧对集中供料、自动计量的拌合站,成本控制部门必须派专人统计各个部位或仓位的实际用量和料场出入库数量,与制定的领用限额进行比较。如果超过限额,必须及时查明原因,寻求解决措施,把物料消耗控制在限额内。
⑨对集中加工成型的钢筋,应按照钢筋配料图纸采取最佳的配料方法进行下料,将下料损耗降至最低,且做好钢筋下料日记。领用出库的成品钢筋,应按照钢筋配料图纸进行发放,严禁超额发放。
⑩用料单位对现场的材料必须妥善保管。发生意外损耗时,追究主要负责人的责任并向项目部汇报,并按规定给予罚。分项部位施工完工后,用料单位应及时与材料部门联系,将多余材料办理退库手续。
11对燃油、润滑油、机械配件、火工材料、周转材料等主要消耗材料,仓库保管员按照消耗材料限额表中的单位消耗定额和计划工作量计算领用限额进行发放。
对于燃料、火工材料等,成本控制部门根据单位消耗定额和当天计划工作量的乘积,计算消耗限额,以此作为仓库保管员的发放依据。现场施工管理人员每天应及时将各施工队完成的工作量反馈给成本管理部门,由成本控制部门计算出材料实际消耗量,并结合下一个工作日的计划工作量,确定新工作日的材料发放量。成本管理部门必须对单台设备或设备使用单位建立消耗台账,并要求使用个人或单位签字确认,便于统计核算。如果使用个人或单位没有保管条件,应每天将没用完的材料退回仓库保管,并做好记录。
对于润滑油、机械配件等,成本控制部门根据设备保养和维修有关规定制定消耗定额,仓库保管员定期发放。如需要超额发放,使用人员需说明原因,并经设备管理部门审批后,才能另行发放。
对于周转材料,成本控制部门可根据周转材料使用次数和损坏百分率制定损耗定额,仓库保管员定期补充发放,使用单位对损坏材料必须及时回收,上交仓库。仓库根据实际情况,能维修的尽量维修利用;不能维修的,进入报废处理流程。
12对易损易耗及劳保用品等物资,成本控制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发放标准,仓库保管员负责按标准发放,做好发放记录。建立个人或部门发放台账,避免重发、漏发。
13成本控制部门负责对限额消耗的材料进行成本核算,将领用限额与实际消耗量进行对比,计算差额并分析出现差额的原因。对出现较小差额的,应该继续按原来的管理执行;对出现较大差额的,一定要查明原因,并及时发现各个管理环节上存在的问题,及时向项目部汇报,采取积极有力的措施进行整改。